返回首页

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哪些?

来源:www.fushi86.com  时间:2023-07-28 05:25   点击:252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哪些?

少数民族的服饰:

1、藏族服饰

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(劳动服饰)、赘规(礼服)、扎规(武士服)三种;妇女服饰在节庆、生活中的重大事件、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,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、盛重。现在,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、夹克等现代服饰,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。但是,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。

2、维吾尔族服饰

维吾尔族服饰――花样较多,非常优美,富有特色。 维吾尔族男性――讲究黑白效果,这样粗犷奔放。 维吾尔族妇女――喜用对比色彩,使红得更亮,绿得更翠。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,人们戴的是绣花帽,着的是绣花衣,穿的是 绣花鞋,扎的是绣花巾,背的是绣花袋,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。

3、蒙古族服饰

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,主要包括长袍、腰带、靴子、首饰等。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,以袍服为主,便于鞍马骑乘。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,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。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,也有绸缎、棉布衣面者。夏装多布类。长袍身端肥大,袖长,多红、黄、深蓝色。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。红、绿绸缎做腰带。

4、苗族服饰

下穿百褶裙,前后有围腰。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,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,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。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,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,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。银饰、苗绣、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。

5、哈萨克族服饰

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,服装便于骑乘,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、狐狸皮、鹿皮、狼皮等制作,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。2008年6月7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联合申报的“哈萨克族服饰”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五十六个民族特产分别有什么

1、藏族特产:酥油、茶叶、糌粑、风干肉。

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,制作很简单,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。食用方式多样,最常见的是用手在小碗中把茶汁、酥油与糌粑、奶渣拌匀并捏成小团而食。初冬时节,将牛羊肉割成小条,挂在阴凉通风处,任其冷冻并逐渐自然风干,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,不仅肉质松脆,口味也独特。

2、苗族特产:刺绣。

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,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,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。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,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、风格的服饰。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,平日着便装,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,无论服装还是头饰,工艺复杂,做工精细。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,但较为固定,有龙、鸟、鱼、铜鼓、花卉、蝴蝶,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。

3、维吾尔族特产: 英吉沙小刀、天山雪莲、手抓肉、烤全羊。 

英吉沙,系维吾尔语,意为“新城”。清《西域图志》作英噶萨尔。汉为疏勒国地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设英吉沙尔领队大臣,隶属喀什噶尔道参赞大臣。光绪九年(1883年)置英吉沙尔直隶厅,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乡,隶属喀什噶尔道。民国2年(1913年)改为英吉沙县。1929年后属喀什行政区、喀什督察专区。1949年以来属喀什专区、南疆行政区,1958年后属喀什专区、喀什地区。

4、蒙古族特产:马奶酒、奶皮子、奶豆腐、蒙古刀。

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.5到3度的饮料,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,最早始于秦汉时代,历史悠久,味道酸辣,有舒筋、活血、健胃等功效,被誉为“蒙古八珍”之一,曾为元朝时期的宫廷和贵族的主要饮料,相传忽必烈曾以金碗盛着马奶酒来犒劳将士们。

5、壮族特产:沙田柚、荔枝、香蕉、广西柑橙。

沙田柚因广西容县沙田村最先种植故称做沙田柚。沙田柚不但营养价值高,而且还具有健胃、润肺、补血、清肠、利便、消食、解酒毒等功效。沙田柚原名羊额籽。相传旧时容县沙田村有个在外地做官的夏纪纲带回两株杨核子苗, 种植于塘边肥沃的土壤上,并嘱家人精心护理。杨核子本来又酸又涩,为了改变果子品质,经过苦心栽培,终于培育成脆嫩香甜、蜜味可口的果子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苗族 百度百科-英吉沙小刀 百度百科-马奶酒 百度百科-沙田柚 百度百科-藏族

中华大家庭――五十六个民族 1 、阿昌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2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手工业也很发达,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采茶 2、 白族:分布在云南、贵族、四川等地,人口159万余人,关于经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盐渍杜鹃花,三道茶,大理三塔 3 、保安族:分布在云南、青海等地,人口1.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、手工业,以打刀为主“保安刀”十分著名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羊皮袄、保安刀 4 、布朗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8.2万余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弹唱 5 、布依族:分布在贵族、云南等地,人口254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享有“水稻民族”之称。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石板屋、绣花、雕刻面具 6 、朝鲜族:主要分布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,人口19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以善种水稻闻名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跳板、长鼓舞 7 、达斡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、新疆等地,人口1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剪纸,打曲棍球 8 、傣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10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寺塔、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,有自己的语言文字。――孔雀舞、夹箩饭,泼水节 9 、德昂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1.5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以善于种茶闻名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象脚鼓舞 10、侗族:主要分布在贵州、湖南、文本等地,人口25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林业,鼓楼、风雨桥、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浸泡芦笙,拦路迎宾 11、东乡族:主要分布甘肃、宁夏、新疆等地,人口3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瓜果。有自己的语言。 12、独龙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0.5万余人,他们保持着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“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。绝少发生盗窃现象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织独龙毯,烤烙饼 13、鄂伦春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,人口中0.6万余人,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制作毛皮服饰,篝火节 14、俄罗斯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,人口中1.3万余人,从事各种修理业、运输业和手工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拉手风琴,烤面包 15、鄂温克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和黑龙江,人口2.6万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驯鹿、爬犁 16、高山族:主要分布在台湾省,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,人口约40人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竿球,龙舟,编织 17、仡佬族:分布在贵州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人口约43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制作糯米团,地戏 18、哈尼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125万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于梯田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19、哈萨克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约1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善刺绣,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,有自己的语言文字。――剪羊毛,弹唱,刺绣 20、汉族:分布在全国各地,人口10.4亿余人,经济、文化发达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庙会,舞龙 21、赫哲族:分布在黑龙江省,人口0.4万余人,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制作鱼皮衣服,渔乡,善食生鱼 22、回族:主要聚居在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,其余散居全国各地,人口860万余人。――摔牛,炸油香 23、基诺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1.8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于种茶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乐器迪他,跳鼓舞 24、京族:分布广西,人口1.8万余人,主要从事沿海渔业,兼营农业和盐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哈亭,弹奏独弦舞,踩高跷 25、景颇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1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种植水稻、玉米、旱谷等作物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目脑纵歌,跳孔雀舞 26、柯尔克孜族: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,人口14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吹奏和握手礼 27、拉祜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4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28、黎族:分布在海南省,人口111万余人,以农业为主,妇女精于纺织,“黎锦”“黎单”闻名于世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打柴舞 29:僳僳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等地,人口5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上刀杆 30、珞巴族:分布在西藏,人口0.2万余人,主要从农业和狩猎,有自己的语言。 31、满族:主要分布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,人口约98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渔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穿旗袍,萨满舞,二贵摔跤 32、毛南族:分布在广西,人口7.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分龙节舞龙 33、门巴族:分布在西藏,人口约0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。有自己的语言。 34、蒙古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新疆等地,人口480万余人,以畜牧业为主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马头琴演奏,蒙古包和勒勒车 35、苗族:分布在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人口中739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刺绣、桃花织、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。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吹芦笙,吊角楼 36、仫佬族:分布在广西,人口15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种植水稻、玉米,有自己的语言。 37、纳西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和西藏,人口27万余人,主要从事山地农业、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东巴舞,腊染 38、怒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2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山地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织怒毯,努寨 39、普米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,人口2.9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吹葫芦笙,弹唱,集体舞 40、羌族:分布在四川等地,人口19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羌寨 41、撒拉族:分布在青海、甘肃等地,人口8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艺也发达,有自己的语言。 42、畲族:分布在福建、浙江等地,人口63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除种水稻外,还普遍种植茶树、甘蔗等经济作物,有自己的语言。 43、水族、分布在贵州、广西等地,人口34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水稻和糯稻,有自己的语言。 44、塔吉克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3.3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 45、塔塔尔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0.4万余人,以经营商业为主,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46、土族:分布在青海、甘肃等地,人口19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太平洋舞,高台会 47、土家族:分布在湖南、湖北等地,人口570万余人,土家织绵以其“色彩斑斓,做工精巧”闻名于世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摆手堂 48、佤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35万余人,从事农业,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,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甩发舞 49、维吾尔族:主要分布在新疆,人口72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粮棉和瓜果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手鼓舞 50、乌孜别克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约1.4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51、锡伯族:主要分布在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新疆等地,人口约17万余人,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52、瑶族:分布在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广东等地,人口17万余人,主要从事山地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盘王节、长鼓舞 53、彝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等地,人口657万余人,喜食“砣砣肉”,爱饮“杆杆酒”,舞蹈音乐独具特色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虎节 54、裕固族:分布在甘肃,人口约1.2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崇尚骑马和射箭,有自己的语言。 55、藏族:分布在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,人口459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藏舞,布达拉宫 56、壮族:分布在广西、云南等地,人口1555万余人,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,“壮锦”享誉海内外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

中华大家庭――五十六个民族 1 、阿昌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2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手工业也很发达,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采茶 2、 白族:分布在云南、贵族、四川等地,人口159万余人,关于经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盐渍杜鹃花,三道茶,大理三塔 3 、保安族:分布在云南、青海等地,人口1.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、手工业,以打刀为主“保安刀”十分著名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羊皮袄、保安刀 4 、布朗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8.2万余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弹唱 5 、布依族:分布在贵族、云南等地,人口254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享有“水稻民族”之称。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石板屋、绣花、雕刻面具 6 、朝鲜族:主要分布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,人口19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以善种水稻闻名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跳板、长鼓舞 7 、达斡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、新疆等地,人口1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剪纸,打曲棍球 8 、傣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10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寺塔、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,有自己的语言文字。――孔雀舞、夹箩饭,泼水节 9 、德昂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1.5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以善于种茶闻名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象脚鼓舞 10、侗族:主要分布在贵州、湖南、文本等地,人口25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林业,鼓楼、风雨桥、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浸泡芦笙,拦路迎宾 11、东乡族:主要分布甘肃、宁夏、新疆等地,人口3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瓜果。有自己的语言。 12、独龙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0.5万余人,他们保持着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“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。绝少发生盗窃现象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织独龙毯,烤烙饼 13、鄂伦春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,人口中0.6万余人,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制作毛皮服饰,篝火节 14、俄罗斯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,人口中1.3万余人,从事各种修理业、运输业和手工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拉手风琴,烤面包 15、鄂温克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和黑龙江,人口2.6万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驯鹿、爬犁 16、高山族:主要分布在台湾省,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,人口约40人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竿球,龙舟,编织 17、仡佬族:分布在贵州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人口约43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制作糯米团,地戏 18、哈尼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125万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于梯田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19、哈萨克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约1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善刺绣,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,有自己的语言文字。――剪羊毛,弹唱,刺绣 20、汉族:分布在全国各地,人口10.4亿余人,经济、文化发达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庙会,舞龙 21、赫哲族:分布在黑龙江省,人口0.4万余人,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制作鱼皮衣服,渔乡,善食生鱼 22、回族:主要聚居在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,其余散居全国各地,人口860万余人。――摔牛,炸油香 23、基诺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1.8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于种茶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乐器迪他,跳鼓舞 24、京族:分布广西,人口1.8万余人,主要从事沿海渔业,兼营农业和盐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哈亭,弹奏独弦舞,踩高跷 25、景颇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1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种植水稻、玉米、旱谷等作物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目脑纵歌,跳孔雀舞 26、柯尔克孜族: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,人口14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吹奏和握手礼 27、拉祜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4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28、黎族:分布在海南省,人口111万余人,以农业为主,妇女精于纺织,“黎锦”“黎单”闻名于世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打柴舞 29:僳僳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等地,人口5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上刀杆 30、珞巴族:分布在西藏,人口0.2万余人,主要从农业和狩猎,有自己的语言。 31、满族:主要分布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,人口约982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渔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穿旗袍,萨满舞,二贵摔跤 32、毛南族:分布在广西,人口7.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。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分龙节舞龙 33、门巴族:分布在西藏,人口约0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。有自己的语言。 34、蒙古族:分布在内蒙古、新疆等地,人口480万余人,以畜牧业为主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马头琴演奏,蒙古包和勒勒车 35、苗族:分布在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人口中739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刺绣、桃花织、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。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吹芦笙,吊角楼 36、仫佬族:分布在广西,人口15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种植水稻、玉米,有自己的语言。 37、纳西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和西藏,人口27万余人,主要从事山地农业、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东巴舞,腊染 38、怒族:分布在云南省,人口2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山地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织怒毯,努寨 39、普米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,人口2.9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吹葫芦笙,弹唱,集体舞 40、羌族:分布在四川等地,人口19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羌寨 41、撒拉族:分布在青海、甘肃等地,人口8.7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艺也发达,有自己的语言。 42、畲族:分布在福建、浙江等地,人口63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除种水稻外,还普遍种植茶树、甘蔗等经济作物,有自己的语言。 43、水族、分布在贵州、广西等地,人口34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水稻和糯稻,有自己的语言。 44、塔吉克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3.3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 45、塔塔尔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0.4万余人,以经营商业为主,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46、土族:分布在青海、甘肃等地,人口19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太平洋舞,高台会 47、土家族:分布在湖南、湖北等地,人口570万余人,土家织绵以其“色彩斑斓,做工精巧”闻名于世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摆手堂 48、佤族:分布在云南,人口35万余人,从事农业,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,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甩发舞 49、维吾尔族:主要分布在新疆,人口721万余人,主要从事农业,善种粮棉和瓜果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手鼓舞 50、乌孜别克族:分布在新疆,人口约1.4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51、锡伯族:主要分布在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新疆等地,人口约17万余人,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 52、瑶族:分布在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广东等地,人口17万余人,主要从事山地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。――盘王节、长鼓舞 53、彝族:分布在云南、四川等地,人口657万余人,喜食“砣砣肉”,爱饮“杆杆酒”,舞蹈音乐独具特色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虎节 54、裕固族:分布在甘肃,人口约1.2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崇尚骑马和射箭,有自己的语言。 55、藏族:分布在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,人口459万余人,主要从事畜牧业,兼营农业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――藏舞,布达拉宫 56、壮族:分布在广西、云南等地,人口1555万余人,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,“壮锦”享誉海内外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

满意请采纳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