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古代和尚为何自称“贫僧”或“老衲”?

来源:www.fushi86.com  时间:2023-10-09 11:17   点击:270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一、古代和尚为何自称“贫僧”或“老衲”?

抛却自家无尽财 却持钵儿效乞丐 你说他穷不?自称“贫僧”理所当然! 古代年龄“衲”字在普通话和粤语中都读为“纳”,查查字典,“衲”即补缀之意。旧时社会上的物质生活并非像今日般丰富,以衣履来说,平常百姓也仅仅是有数件而已。 回过头谈那时的简朴日月,即使蠢闺女、笨女人也必会缝补衣物,国人自己制衣做鞋曾是家常便饭,妇女们平时同街坊邻居闲聊时,为丈夫补衣服、为儿孙纳鞋底儿也是常事。所谓“纳鞋底”,即:用结实的麻绳缝制多层碎布拼成的耐磨布——鞋底。“纳”字即缝缀之意。僧人是清苦的佛徒,当然自己衲鞋衲衣,他们将化缘得来的布头布片补缀连合,衲成僧衣称“百衲衣”,所以,他们常自称“老衲”或“贫衲”了。

一般称自己为老衲的都是方丈主持级别的.而称自己为贫僧的大多是级别低一些的和尚,还有那些小和尚就都叫自己为小僧了!

二、苦行僧穿的鞋怎么称呼

一种是“芒鞋”、“芒鞋”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的,所以也叫做“草鞋”。从前居住在大陆的乡间或山林中的出家人,平时多半穿用这种鞋子。

第二种是“罗汉鞋”,“罗汉鞋”是用布料做的。这种鞋子的鞋面——尖部,是用三片布条排列缝牢,鞋帮缝缀一些方孔,和“芒鞋”的式样差不多。现在的出家人,人人都穿用这种鞋子了。据说这种鞋子是寓有教人看破一切的含意。

第三种是“僧鞋”,这种“僧鞋”也是用布料做成的。这种鞋子全身无孔,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可以了。这种“僧鞋”的式样,和世俗间的“便鞋”无异。

三、怎么样沟鞋

1、鞋底用别线起33针,织来回搓板针;隔一行在第2针后面,第16针前面及第18针后面 第32针前面各加一针。共织12行加6次,这样共计加了4*6=24针(注意:加针的位子不能变,最好在加针的地方做记号)。这时鞋底的针数计57针。 2.织鞋帮 先织元宝针10行 再织来回搓板针,从第3行开始隔行在鞋尖中间3针的前后2针并1针各减1针,16行后减至41针,中间平收9针,两边各留16针。3、缝合鞋底和鞋帮 4、把剩下的16*2=32针织来回搓板针,在第3行时留鞋眼,用于穿带子,织16行后收边。做一根带子穿上,整理线头。鞋子完工。

以上回答你满意么?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热门图文